
特朗普又扔出一枚“外交炸弹”。10月15日,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宣称印度总理莫迪已向其承诺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这一则"突发新闻",让国际能源市场骤然掀起波澜,屏息凝神地等待印度方面的回应。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截至发稿时新德里始终保持沉默。
这种沉默往往比任何声明都更具深意,这场涉及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的"承诺罗生门",正在成为检验国际地缘政治诚信度的试金石。
印度180度大转弯在当天白宫记者会上,这一“突发新闻”看似突然被特朗普公开,但实际上其中字字句句都有细节。他得意洋洋的说“莫迪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们关系很好,但我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感到不满。而(莫迪)今天向我保证,印度不会再购买俄罗斯石油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据报道称,特朗普还直言承认印度无法“立即”停止购买俄石油,贴心的为莫迪政府解释,印度需要一点时间“但这个过程很快就会结束”。
展开剩余79%特朗普公开强调"莫迪今天"作出承诺,并描述印度停止购油是"一个过程",甚至自我授权发布这条"突发新闻"。这种将私下对话公开化的操作,像极了商业谈判中的"既成事实"策略——通过制造舆论压力迫使对方就范。
如果特朗普说的都是真的话,这确实是一个国际重大外交新闻,因为这意味着他对印度施压成功,莫迪屈服了。
今年8月,特朗普以购俄油为由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使得美国对印度的关税达到了创纪录的50%。这还不够,之后特朗普更是公开贬斥印度为"死亡经济体",这种赤裸裸的挑衅在外交史上都罕见。
而莫迪一直自诩和特朗普是朋友,还公开给特朗普站过台,特朗普的翻脸无情让印度全国人民都很受伤,愤怒的莫迪政府只能用“未来第三大经济体”的愿景来打气,据称多次拒绝接特朗普的电话。
之后印度政府上下都拿出了一种不惧姿态,对美国政府表演了一出出的隔空交锋。外长苏杰生称“印度没有做错什么,不是印度一家在买俄罗斯石油,中国欧洲都在买。”不久前莫迪来华出席上合峰会,和普京热烈拥抱,不仅走路都握着普京的手还坐到普京车里,两人一路相谈甚欢。按照日程安排,普京今年还要访问印度。
但现在,印度180度大转弯了?
新德里保持沉默印度处在十字路口。一边是传统战略伙伴俄罗斯,一边是超级大国美国,选择变得异常艰难。
现在俄罗斯石油已占印度进口总量三分之一,每天进到印度的俄油足足有162万桶石油,这笔买卖到现在不仅没停还越做越顺,十月初的时候,俄罗斯官方还表示印俄达成一致,石油结算都改用人民币。
而莫迪的“印度制造”计划需要稳定能源供应,低价俄油是现在印度的能源安全命脉,也是印度炼油厂出口欧洲的巨大利润来源,一年省下170亿美元,突然切断俄罗斯石油意味着什么?油价飙升、通胀加剧、社会动荡,但是这些后果美国人不会替印度考虑,任何理性的政府也不可能因一句美国的“政治要求”瞬间切断能源命脉。
这就是国际政治的残酷,虽然俄罗斯为印度提供廉价石油和军事装备,但是美国却握着印度需要的技术以及巨大的出口市场,印度洋的波涛下,全球地缘政治的天平正在剧烈抖动。
美国试图重塑盟友体系,俄罗斯奋力维持影响力,印度则在夹缝中寻找平衡点。莫迪的保证若属实,将标志着印度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向,但“保证”与“执行”是两码事,这种事印度很擅长。
尤其是特朗普的宣布时机耐人寻味,中期选举临近,他在此刻突然宣布莫迪"服软",无疑可以向选民展示其强硬外交的"成果",而莫迪则成为完美的表演道具。
而作出如此重大承诺的印度,却罕见的保持沉默,或许正是最精湛的外交语言。印度的效率众所周知,特朗普说“需要时间”,这或许是给双方留下的体面缓冲,这个过程是几个月还是几年,一切还都未知。
而莫斯科方面现在尚未表态,普京最讨厌背叛,克里姆林宫也不会坐视最大能源客户之一的大转变,甚至可能重塑其他仍在进口俄罗斯原油的国家的格局。
印度民众的反应值得玩味。社交媒体上掀起爱国热潮,许多印度人在网上呼吁支持本土石油产业,这倒是与莫迪提倡的“自力更生”运动不谋而合,甚至还有印度网友替莫迪“澄清”:拜托,(特朗普)总统先生……莫迪绝不会做出这样的承诺。
在国际政治的权力游戏中,有时不否认不承认的模糊策略,比直白的对抗更能维护国家利益。也许当特朗普忙着收割"外交成绩"时,印度油轮可能正静静驶向俄罗斯港口,现实政治从来不是新闻发布会上的豪言壮语,两个老江湖飙起戏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到结局那一刻,都不知道谁才是东风。
但普京,你也确实得提高警惕了!
文章内容参考:
发布于:河南省天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