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尔多瓦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内陆国家,面积大约为3.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0万。该国的地形主要由平原构成,80%的耕地是富饶的黑土地。早在苏联时期,摩尔多瓦便是苏联的农业基地之一,种植玉米、小麦、大豆、向日葵等多种作物。根据统计,摩尔多瓦的农业产值占其总产值的65.7%,其中种植业占大部分,畜牧业贡献了34.3%。
在畜牧业方面,摩尔多瓦主要饲养牛羊,是东欧地区乳制品和肉类制品的主要出口国。尽管农业是摩尔多瓦经济的支柱,但该国的工业水平较为落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摩尔多瓦与邻国罗马尼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摩尔多瓦的两个邻国分别是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与罗马尼亚的关系尤为深厚,1917年沙俄灭亡后,摩尔多瓦曾短暂独立,但在1918年,罗马尼亚重新收回了摩尔多瓦。直到1940年,苏联逼迫罗马尼亚割让摩尔多瓦,并将其设为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的一部分。
展开剩余72%那么,在苏联解体后,为什么罗马尼亚没有像沙俄灭亡后那样重新收回摩尔多瓦呢?这其中有几个原因。
首先,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罗马尼亚位于欧洲东南部,面积大约2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905万,且和摩尔多瓦、乌克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接壤。罗马尼亚的主体民族为罗马尼亚族,占总人口的90%,此外还有匈牙利族、罗姆族等少数民族。摩尔多瓦的居民大部分也是罗马尼亚族的后裔,两者语言、文化相通,都属于达契亚人的后代。
目前,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的官方语言都是罗马尼亚语,两国人民可以毫无障碍地交流。罗马尼亚的经济远远强于摩尔多瓦,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工业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并且是欧盟成员国。而摩尔多瓦则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内陆国家,经济相对较为薄弱。因此,由于经济原因以及两国文化的相似,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在经贸上保持了密切的合作。
历史上,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的分离与沙俄和苏联的扩张有关。14世纪时,达契亚人的后裔建立了三个公国——瓦拉几亚、特兰西瓦尼亚和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公国相当于今天的罗马尼亚南部和东部,特兰西瓦尼亚公国位于西北部,而摩尔多瓦公国则涵盖了如今的摩尔多瓦及乌克兰敖德萨州的西南部。
进入16世纪,罗马尼亚的这三个公国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庸。18世纪末,沙俄在黑海地区的扩张加剧,侵占了摩尔多瓦位于德涅斯特河以东的土地,也就是今天的德左地区。19世纪中期,罗马尼亚公国合并为罗马尼亚王国,1878年,沙俄进一步越过德涅斯特河向西扩张,占领了摩尔多瓦的其他地区,并设立了比萨拉比亚行省。1917年沙俄灭亡后,罗马尼亚重新收回了摩尔多瓦。
从1918年到1940年,摩尔多瓦都是罗马尼亚的一部分。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为了建立防御德国的缓冲区,以摩尔多瓦曾属于沙俄为理由,迫使罗马尼亚割让摩尔多瓦。苏联不仅将摩尔多瓦沿海地区划给了乌克兰(即今天的乌克兰敖德萨州西南部),还将摩尔多瓦内陆地区设为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进行直接控制。
其次,摩尔多瓦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在1918年,摩尔多瓦的居民几乎全是摩尔多瓦族,而摩尔多瓦族与罗马尼亚族相同,文化和语言有着深厚的联系,因此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然而,在苏联统治时期,大量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人迁入摩尔多瓦,导致摩尔多瓦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到了苏联解体时,摩尔多瓦族虽然占据总人口的75%,但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的存在使得摩尔多瓦的民族构成变得复杂。由于这些民族对罗马尼亚没有归属感,他们对重新归属罗马尼亚的想法并不热衷。因此,苏联解体后,罗马尼亚再也没有机会像当初那样重新收回摩尔多瓦。
发布于:天津市天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